|
新闻发布
2015-10-15
我国铜加工技术装备水平亟待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铜加工企业共有1384家(含冶炼加工联合企业),这些企业的铜加工设备具有国际水平的只占4%,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只占7.8%,技术装备的落后直接影响到产能的充分发挥。 据统计,从1995年至今,我国铜加工材生产能力在总量和分品种结构上均没有太大的变化。但由于一些企业设备不配套或设备落后,多年来没有形成应有的生产能力,或者由于工艺落后、产品质量差等原因造成停产、转产,而其生产能力仍在统计中,因此我国铜加工材目前的实际生产能力约为214万吨。 现代科学领域中的机器设备、工具器械和仪器仪表装置向高速度、高效、高灵敏度、低功耗、微型化、低成本方向发展,因而需求对铜加工材提出了高精度、高可靠、高性能等方面的综合要求。为适应这种形势,各国铜加工工业都采用了大型、高速、连续、自动、精密、节能和环保为特征的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以便提高产品质量、精度,满足各类工业部门的需要。 目前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在熔炼和铸造方面,采用大型感应电炉和竖炉熔铜,采用水平连铸设备生产铜带坯。在板带材生产方面,采用步进式加热炉、双面铣削机、气垫式和钟罩式光亮退火及纵横剪切机。在管棒材生产方面,采用大锭挤压,高速冷轧管机开坯,圆盘拉伸机或多线长链拉伸机拉伸、光亮退火、联合拉拔精整的生产工艺。在电解铜箔生产方面,溶铜采用纯净的废铜丝、线、屑等作原料,可以实现低温溶铜,生箔机可引入高达10万安培的电流强度,最高单机年生产能力可达600吨,阴极辊直径都在2000毫米以上。 尽管在过去十年间,我国的部分铜加工企业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铜加工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但由于企业数量多,生产规模小,而且约92.9%的企业是地方小型企业,采用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相当落后,铜加工工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铜加工设备具有国际水平的企业只占4%,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占7.8%,国内一般水平的占50.4%,国内落后水平的占37.8%。主要表现在熔炼炉容量小,技术装备和结构落后,大多数沿用20世纪50年代设计的图纸进行制造;绝大多数板带生产企业采用小锭开坯,块式法生产,轧机电动压下,手工操作,轧制速度低,产品精度差;绝大多数管棒生产企业采用直条法生产,铸锭小,产品长度短,不能实现现代化的连续生产。即使引进了生产线,由于没有引进相应的生产软件,有许多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www.dujih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