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发布
对采用并联逆变的中频电源,其中频电压UL可用(2)式表示,它对直流电压成正比关系。由此可见,调节整流桥输出电压的大小,就可调节中频电源的输出功率,而整流输出电压是通过控制整流触发移相角来实现的。
在第四节中曾指出,整流触发脉冲的延时是通过数字计数器计数实现的。由于计数器的计数设定值是一定的,因此改变计数脉冲的周期就可改变触发脉冲的延迟时间。 电压控制电路中的CD4046集成芯片就是用来构成压控振荡器的,调功旋钮输出的电压信号送到压控振荡器的压控输入端,就可改变振荡频率,从而改变整流触发移相角。 二、中频电源控制 对并联逆变中频电源而言,设计的控制电路有电流负反馈控制电路、限流调节电路和限压调节电路。 电流负反馈信号随交流电网输入电流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该信号输入到压控振荡器的压控端,逐渐降低压控振荡器的振荡频率,起到电流负反馈的作用,调节电位器P303可调节负反馈的强弱。 限流调节电路和限压调节电路实际上是两个P I调节器,它们分别由U203:C和U303:C构成,监视电源的电网输入电流和中频输出电压,如发现超出设定值(分别由电位器P302和P202设定),就输出一定的电压去降低压控振荡器的频率,也即增大整流相控触发角,降低整流输出电压,从而限制了电流和电压的继续增加,起到自动控制作用。 本装置的控制电路具有限压限流特性陡峭、稳定、没有低频振荡或荡幅极小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所有的控制信号及手动调功信号通过加法器U203:A合成为一个电压信号来控制压控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的。 三、中频电源保护 中频电源的保护功能是针对电源的各种异常和故障而设计的。主要有过电流保护电路和过电压保护电路。 在第四节曾经指出,整流触发移相角a>90° 的状态称为整流桥的逆变工作状态,其实质是负载向电网反馈能量,利用这一特点,可实现电源的自我快速保护。例如,当电源出现负载短路或逆变桥直通时,直流电流和电网输入电流将迅速增加,保护电路监测到有这信号后,立即将整流移相角增大至大于90°(一般150°左右),则电流开始下降,滤波电感中储存的能量全部反馈回电网,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过电流保护电路监视三相进线电网电流。当电流超过整定值时,由U301:A构成的比较器输出负脉冲,将触发器U301:B的输出置位为高电平“1”,该信号使压控振荡器停振(此时整流触发移相角增至150°),即整流桥进入逆变工作状态,同时点亮过流指示灯以报警。 过电压保护电路用于保护逆变晶闸管免受中频电压(即并联补偿电容的电压过高)的损坏,其工作原理与电流保护电路是一样的,但过电压信号除使压控振荡器停振和点亮过电压指示灯外,还短时间开启一个高频振荡器(振荡频率大于10kHz),高频振荡器的工作时间大约为100mS,高频脉冲同时加到四只逆变管的门极,致使逆变桥直通,即逆变晶闸管不承受电压,补偿电容的能量在负载中迅速消耗,而储能电感中的能量反馈回电网,并自动停机。 本装置的保护电路具有保护速度快(尤其是过电压保护电路)、可靠性高的优点。 四、中频电源起动 在逆变器及其触发电路一节中已谈及,为使逆变器正常工作,逆变触发频率应略高于负载谐波频率。因负载参数随工件的多少及工件的温度等因素而变化。故逆变器触发信号应来自负载本身。但是逆变器未工作时是无信号可取的,这就产生了逆变器起动的问题。本装置采用独有的直接起动法(或称为零电压起动): 1、在电流取样电路中串联了正反向相并二极管,由于二极管的非线性伏安特性,在起动之初,电流信号较强,起动的角度较大,因而逆变管的关断时间较长,弥补了起动时关断反压低、起动能力弱的不足。正常工作时,二极管的等效阻抗低,j角又减小至正常工作要求值。 2、在起动电路中,逆变触发器脉冲形成电路采用了高灵敏度的电压比较器LM311,从而提高了启动电路的灵敏度。 3、为使晶闸管中频电源在a角的控制电压Ua的上升过程中直接自行起动,本装置设计了自起动电路。比较器的U304:B监视直流电流,比较器的U304:A监视中频电压。当直流电流信号已经建立,而中频信号仍然没有,则直流信号使Ua降至0,即自动停机。待逆变桥恢复阻断后,再重新上升,如中频信号在直流信号之前建立,则标明逆变电路已经起振,起动成功,此时直流信号不再起作用,Ua继续上升至给定值。 |